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新矛盾,全面推进新时代应用型大学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高等教育投入入手,揭示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就全面推进新时代应用型大学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66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73亿元,占比80.72%;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0110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26.01%,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长6.2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为30457元,比上年增长3.35%,增长率在所有教育系列生均经费中居于末尾。分析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投入总量不足、生均事业费偏少、区域分布不平衡、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
1.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5年超过4%,2016年占比达到5.2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直维持在1%以上,已逐步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各省高等教育投入强度差异较大,同时,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距较大。据统计,1997-2011年全国部属高校的教育经费为12749.3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高等教育总经费的1/3,每所高校年平均经费约为8.20亿元人民币;其他2247所地方高校(2011年数字,含民办高校)累计教育经费投入为26079.9亿元人民币,每所高校年平均经费约为0.83亿元人民币,只有部属高校的1/10。
2.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偏少,地区差距较大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是普通高校获得财政投入的最主要渠道。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投入比例也应该越高。据《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5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8143.57元,比上年的16102.72元增长12.67%,增长最快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54.79%)。全国生均经费省级最大极差是5.51倍,22个省份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低于全国平均值,16个省份2015年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其中,有不少经济发达省份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高等教育财政专项设置和区域分布不平衡
目前,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主要实行“生均综合定额+专项”的高校预算拨款模式,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约占办学收入的60%。另外,中央财政还设立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专项,但实际上对一般地方普通高校投入经费非常有限。除此之外,专项资金的设置和分配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专项的分配行政色彩浓厚,专项经费的使用限制太多,专项的设置和分配不能很好地解决高校的实际困难等。近两年,为了统筹资源助力高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和安徽等20多个省份先后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但专项建设的重点和财政投入差别巨大。
4.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经费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和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学费)。其中,财政拨款的比例最大,无论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财政拨款都是其主要来源。高等学校生均拨款因所处地区、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的不同而又所不同,部属高校办学经费中公共财政预算所占比例较高,而地方所属院校所获得的公共财政预算投入力度较小,获得科研经费、企业和社会捐赠的能力较弱,更加依赖于学费收入。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仍是财政投入的重要洼地,这也成为影响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提出的重大战略,对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既是新的历史机遇也是新的历史使命。
1.新时代赋予地方本科高校新的历史使命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就是人民群众渴望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和更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主观需求。另一方面,新时代具有新使命和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等都对国民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也赋予了地方本科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以及大数据、智能制造、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和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理应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谋求更快的发展,理应在新征程中坚持教育自信的基础上扎根地方办大学,理应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走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办学道路,理应进一步深化内涵、做强特色,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新矛盾给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而言,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的现象依旧存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质量、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从大到强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人才工作的最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
3.深化产教融合给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明确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制度,首次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的基本制度,肯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实践,要求高校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以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意见》的出台不仅为构建产教融合协同体系与合作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意见》鲜明地提出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为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深入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规划了清晰的战略路径。
为适应新时代和新矛盾,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必须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分类考核与管理,推动地方本科高校扎根地方办大学,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对应用型大学建设和产教融合工程的资金投入,加快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全面推进新时代应用型大学建设。
1.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攻坚期和关键期,现代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正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支持力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保障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办学需要,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资金保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体制,逐步将传统单一的投入方式转变为经常性基本投入、向学校整体投入和软件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方式,引导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适当向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倾斜,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应用型高校,全面改善应用型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全面增强应用型高校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形成高等教育良性竞争态势。最后,要根据扶急和扶需原则,优化高校办学资源的获取与配置,坚决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倾斜,建立专项投入、项目配套和按需申请补贴等相结合的经费拨付机制,探索建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等项目的学费标准备案制。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员经费的支出,进一步加强项目经费监管,完善专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大简政放权和激励力度,简化执行、验收、报销和审计等操作流程,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2.强化应用型高校的分类管理与分类考核,全面激发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活力
第一,要深化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针对新时代和新矛盾对人力资源素质的新要求,着力破除应用型大学建设体制机制层面的障碍,强化应用型高校的分类管理与分类考核,推动地方开展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应用型高校的分类管理和分类考核制度,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全面激发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活力,真正解决好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第二,应用型高校要努力把握新时代的时与势,突出服务需求这一导向,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坚持高等教育自信,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第三,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改革,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总目标,加快治理模式转变,严格控制针对应用型高校的“三评一查”,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高校评价体系,支持和培育应用型高校在国际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特色领域办出特色和水平。
3.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方面,产教融合是新技术革命和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内在要求,是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是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和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根本动力,是推进教育与产业血脉相连、协调发展的天然渠道和关键路径。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才会有内容、有深度、有实效,也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尤其需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需求,将学校发展与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相结合,将学校发展与战略新兴产业崛起相融合,积极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抓住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机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此外,我们必须将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服务面向和价值导向,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国际合作,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融合在一起,深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贯通融合,全面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