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重工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老师。他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带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领航者”;他们在实验室中勇闯学术“新高地”,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他们在企业里到处“刷脸卡”,只为让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工作平台……“重工师说”栏目聚焦学校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成绩突出的老师,通过深入采访,弘扬师德师风,以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弘扬全校师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在全校营造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我们的实验室是开放的,学生想要做实验了,只要跟实验员或者老师预约,便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学生一通电话,本来在办公室里接受采访的徐守彬教授便匆匆下楼,原来是21级土木3班的刘娟同学在上一次的实验课中,对低碳钢的屈服荷载数据存疑,想要让老师解答。实验过程中,徐守彬针对同学的问题,选取低碳钢试件,调低单位时间加载荷载数值大小,增大实验周期,再现全部实验过程,重新得到屈服荷载数据;另外再选取铸铁试件进行拉伸的对比实验,刘娟同学明白了以低碳钢为代表的塑性材料与以铸铁为代表的脆性材料在轴向拉伸时力学性能上的差别。这是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守彬带领学生做实验
漫漫求索—— 行业“大手” 稳舵筑基
当被问到,对于首届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专家、重庆市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徐教授在空余时间为学生指导这样的基础实验是否“杀鸡”用了“牛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徐守彬答道。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力学课程是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建立清晰、系统的力学知识体系,是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进行工程实践的基础。
而这三门核心课程学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有专业“过来人”说“学生时代考试最难的科目就是三大力学”“每当我觉得专业课背不下去的时候,想想不考三大力学,我就觉得背几本书有什么难的”。三大力学内容和公式多、需要通过实验与假设补充理论分析、概念多而且较难理解、计算比较繁琐……
大繁若简,对于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首届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得主的徐守彬来说,做好三大力学的“守门人”,他坚定一个信念:“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把学生交给学校的父母。”
时代更迭 ——初心不改 唯“道”不变
这,便是徐守彬的道。
“课下练习是巩固上课学到知识点的最好的方式。”所以在每节课下课后,徐守彬都会布置两三道典型例题来让同学们巩固当堂课的知识点,“我的课堂不收电子档的作业。”在电子档作业十分普遍的今天,徐守彬的坚守似乎有些“另类”。
徐守彬为学生批改纸质作业
“和其他科目不同,力学的作业如果是电子档,偷懒的同学复制粘贴就能完成,对他们毫无用处,纸质档至少可以让他们继续熟悉公式。”徐守彬拿着学生的作业册,“最开始好多同学的字龙飞凤舞,我会用同样手写的方式来批改他们的作业,看到老师认真对待,他们也慢慢会好好写,好好做了。”“与纸质作业一样,手写教案可以让我梳理在工作中的思考与疑问。”身教甚于言传,徐守彬用他的行动感染到每一位学生,摒去浮躁、严谨治学。
“在讲到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时,徐教授会让我们低头看课桌下焊接的三角区,告诉我们,这里的弯矩最大,是最容易发生破坏,因此使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可以减少损坏,让我们更能理解所学的知识。”对徐守彬的严格要求,2020级土木4班李承同学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慢慢理解了力学的奥妙。
徐守彬手写教案
“做教师,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这是徐守彬经常对年轻教师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他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他为年轻教师做着表率。拿到每一本教材,徐守彬都会将课后习题逐一做过,并将他们整理成册,再筛出其中适合同学们的基础题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对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和必经之路。”要做到融会贯通并不简单,徐守彬感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考研“上岸”学生李峻霖向徐守彬汇报好成绩
在第13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上,徐守彬辅导的李世银、税江云同学与重庆各高校力学人才同台竞技,荣获重庆赛区二等奖,徐守彬也同时获得 “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几个月前,2019级土木4班李峻霖同学在研究生考试中成功被重庆交通大学录取,他的材料力学取得了121分的高分,在发给徐守彬报喜的消息中,他真诚地道谢:“徐教授的材料力学课,让我记忆犹新,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谢谢‘徐教’。”
坚守一线——尽我所能 奋力托举
“徐教授也是我们学院的督导专家,我们系来新老师第一个观摩的便是徐教授的课。”在谈到徐守彬时,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林俊说道。徐守彬领衔的力学教学团队从大纲修订、课程设置、过程性考核、专周实训、试卷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化课程建设让学生从接触专业之初便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夯实基础,筑牢根基,才能越走越远。” 这句话徐守彬时常挂在嘴边。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奖
学院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信息技术+”专业特色,构建分段分流的专业培养体系。而“力学”是开启“建筑工程”专业大门的钥匙,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学生有了这样的根基,之后无论是在房屋建筑工程还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都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绩。近三年来,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重庆市大学生隧道设计大赛等8项学科技能竞赛和3项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荣获各类竞赛奖项90余项,其中国家级40余项。
“几十年来我只重复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同学们的基础打牢固,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来自建筑工程学院全体师生的合力。地基固,高楼建,只愿同学们可以在老师们的肩膀上看到更高处的风景。”徐守彬道。
师者小传
徐守彬,教授,工学硕士。先后在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工程学院任教,教龄27年。主要从事爆炸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首届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被评为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一等奖1项;主编并出版教材《建筑力学(Ⅰ)》,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先后被聘为首届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专家,重庆市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
文/党委宣传部、大学生记者团 樊玉婷
图/大学生记者团 张元昊、受访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