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爽)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2023年7月19日至7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专任思政课教师赴遵义开展“重走长征路”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足迹学习体验,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吸取了丰富的历史养分。
此次实践研修以红军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依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长征文化、抗战文化等磅薄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结合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变化,对思政课教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首站来到在贵阳市息烽集中营,老师们深刻体会到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黄显声、韩子冻等革命烈士坚如磐石的革命决心,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什么是革命出新不可撼。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激励着老师们积极收集第一手鲜活素材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素材,用红色故事“点亮”思政课堂。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纪念馆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遵义会议会址,老师们品读了长征在遵义这一部分的壮丽史诗、学习了长征这一本历史的教科书。从会议文物、生活用品到大刀长枪、文献资料,无不展示着革命先辈栉风沐雨、浴血淬火的峥嵘岁月,深深激荡着每一位实践团的成员。面对着一尊尊雕像、一件件文物,实践团学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和红军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它们像一个个时光机,带领着实践团的成员们穿越历史,警示着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娄山关是川黔交通的险要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红军长征在此处取得首次大捷,使长征发生了重大转折,毛泽东同志曾在娄山关上感慨万千,为此写下了那首悲壮的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在娄山关战斗遗址现场教学中,讲到独腿将军钟赤兵的故事,老师们有感而发,深情背诵《忆秦娥•娄山关》,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深刻领会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在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件件真实的物件,再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和红军四渡赤水的雄伟壮观景象,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四渡赤水的艰难曲折;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顽强意志;也真切领悟到“四渡赤水”被毛泽东称为“生涯得意之笔”的深刻内涵。
走进苟坝会议旧址,老师们参观了苟坝会议陈列馆、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毛泽东小道、苟坝会议会址、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毛泽东住所等。在参观苟坝会议纪念馆和苟坝会议会址时,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马灯。1935年3月召开的苟坝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这次会议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再一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随后,大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播州区花茂村,走进陶艺一条街、湿地驿站、乡愁小道,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花繁叶茂,切身感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和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王姓人家小院,门厅上面还挂着当时的三个横批“祖国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花茂村制定了当地“乡村振兴”方案,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特色文化,力争将花茂村打造成兴业乐园、致富田园和乡愁故园。近年来,这里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此次实践研修,是一次锤炼之旅。通过此次实践研修,老师们不仅充分了解了遵义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更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先烈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伟大革命精神。老师们纷纷表示,要深入领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研究、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要利用好本次研修活动所学习和积累到的鲜活党史素材,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国革命精神,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贡献马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