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为切实加强素质教育中心课程建设,继续深化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工作文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教学考核手段和教学管理水平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把素质教育中心课程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结合实际制订素质教育中心“十四五”课程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德育为先,围绕学校“崇德守信、自强笃行、求精创新”的素质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教育、第二课堂实践、各类学生活动等,搭建起学生素质教育平台或实践活动基地。不断探索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美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方式,凝炼素质教育特色,协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行业教育,实现五育并举。
二、建设任务和目标
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拟用3~5年的时间,使素质教育中心所有课程全部达到本科合格课程标准,2门课程打造为“五育”重点课程,2门课程达到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标准,至少建成1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课。具体课程详见附件。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精良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坚持“稳定、培养、提高”的方针,注重老、中、青结合的传、帮、带效应,在人才培养方面执行自身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战略,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坚力量。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在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中,我们要奉行“厚、精、新、异”的四字原则。“厚”指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宽广深厚;“精”指精简课时、精练内容;“新”指讲授内容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异”指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规划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进一步优化《“五位一体板块联动式”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建设方案》《“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一中心三平台三结合”美育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三级九阶”口才进阶训练模型、“3333”劳动教育模式、社会实践”1+4+n+1”教育模式,逐步形成我校特色。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建设
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为克服传统教育重教轻学、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的缺点,我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力拓展学生的自学及创新能力。
理论课教学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灵活采用讲授、演示、启发、讨论、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就疑难问题提问,真正实现互动教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实践课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模式为主,推行融教学和娱乐为一体的技能竞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部分教学内容可尝试运用PBL教学方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四)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需要系列化的优秀教材。要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各教研室根据我校校情及学生实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精炼教学内容,吸收借鉴国际国内同类型优秀教材的成果,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逐步推出符合学生学情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演讲与口才》《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素质教育中心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素质教育中心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组织开展合格课程的验收和精品课程的评选推荐,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等工作,从而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强化教改立项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为使课程建设内容不断更新,在加强对原有教改立项项目管理,强化教改研究成果的实践和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为此,素质教育中心将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合格课程的鉴定验收和精品课程的评选,并对通过鉴定的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素质教育中心将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素质教育中心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