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软件学院 李正杰/何姗珊)为引领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体悟国情民情,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振兴伟业,2025年7月,在建党104周年之际,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学院青橙志愿服务队奔赴巴南区虎啸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通过沉浸式学习与科技服务,让青年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筑牢信仰根基、锤炼实践本领、传承红色基因。
志愿服务队首站便走进村庄深处,怀着崇敬之情拜访了党龄逾五十年的老党员。在简朴的农家小院里,老党员爷爷拿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以亲身经历为教材,动情讲述了他青年时期响应号召、投身乡村建设的峥嵘岁月。当回忆起入党宣誓那一刻,老人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组织需要的地方,就是党员该去扎根的地方!”队员们围坐在老爷爷身旁,从那些关于土地改革、兴修水利、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里,触摸到一名基层党员对信仰的终身坚守和为人民服务的不渝初心。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年轻的心灵深受震撼,深刻理解了“共产党员”四个字蕴含的责任与荣光。
田间地头设课堂,乡土实践悟真知。服务队第二站来到了田间地头,将思政课堂搬到了农业生产一线。在葱郁的果蔬种植基地和繁忙的农产品加工厂,队员们不再是讲台下的听众,而是卷起裤脚、俯下身子的实践者。他们虚心向农民和技术员请教作物种植、田间管理知识,亲身体验采摘劳作。当汗水滴落泥土,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更体会到科技在提升农业效率、优化产品品质中的巨大潜力。这堂充满泥土气息的思政课,让抽象的理论在躬身实践中变得生动可感,深化了对国家“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
两天的实践行程短暂却充实。离村之际,实践队员自发组织了心得分享会。队长李正杰感慨道:“老党员的故事是活的历史书,田间的汗水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仅要用代码编写程序,更要用行动书写服务人民的青春程序。”队员们纷纷表示,此行是一堂涤荡心灵、催人奋进的“大思政课”,未来将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努力成为既怀抱科技梦想又深植家国情怀的卓越工程师。
此次三下乡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奉献中锤炼本领,在科技助农中践行担当,是软件学院深化实践育人、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一次有力探索。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实践走深走实,引领更多青年学子向下扎根广袤乡土,向上生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